伤感情话-伤感的话-失恋分手伤心的句子-伤感个性签名-伤感签名网

热搜词:伤感情话 伤心的话 伤感签名 伤感句子 失恋的句子 分手的句子 伤心的句子

主页 > 文案大全 >  正文

道德两难27句精选

admin 2023-06-26 09:02:54 文案大全

道德两难

1、水平三,称为“后习俗水平”,儿童主要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

2、科尔伯格1958年在芝加哥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1959年去耶鲁大学任助教,1962——1968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从1968起转任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大学道德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他是认知结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他提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他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提出了“道德两难法”,在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中产生了很大影响。“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就是在道德两难故事讨论中,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3、两难故事法是心理学家采用的研究儿童道德判断水平的一种方法,其要求个体考虑是非价值并做出困难的决策,但又不可能圆满解决的假设性情境。

4、道德两难情境,是使人感到左右为难、模棱两可的道德情境。面对这种情境,个体无法对它作出“是”或“非”的断然判断,只能对矛盾情境进行分析和思考,再作出谨慎的选择。

5、道德困境是指当面对两个选择之时都有值得去选的道德原因,但是也都因为另一选择也是符合道德的,而选择这一道德便是背弃另一个选择的道德,于是进入一种两难的境地,这种情况就叫做道德困境。

6、海因茨为挽救妻子,若偷取药品就违背了社会“不许偷盗”的规则;若遵守社会规则,就使妻子等死。

7、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与10~16岁儿童进行道德谈话。

8、道德两难

9、人的行动是应该遵从规则和权威,还是应该遵从与此相冲突的他人的需要与利益?经典的两难故事为:一个名叫海因茨的人,需要一种昂贵的特效药来挽救生命垂危的妻子。

10、道德困境的实质恰恰是要人们在是与是之间、善与善之间、两个有价值的东西之间进行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

11、水平二,称为“习俗水平”,儿童认同于父母,并遵从父母的道德判断标准,儿童主要满足社会期望,这时社会规范已开始内化。

12、但其实道德这一事物其实也是有自己的道德困境的。道德是一种来自人内心的约束,所以本质是一种约束,它会促使人们去选择一个更加辛苦的选项,比如牺牲自己的利益

13、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系统地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改进为道德两难故事法。他所设计的故事中包含着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他还设计了相当完备的评价标准体系,以此来测评被试道德发展的水平。

14、道德两难是相互矛盾模式,要相互体谅才能解决矛盾。

15、此时社会规范已完成内化。

16、是科尔伯格。

17、道德两难是伦理学中表示道德冲突和道德困惑的用语,指人们面对复杂的道德情境和交叉性的道德价值网络往往很难分清主次,无法选择,或者说选择任何一种方案都无法满足自己道德上的需求。它常常是同一道德体系内不同道德原则、道德要求之间冲突的集中反映。同一道德体系内不同准则之间的冲突往往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存在人们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导致的,由道德准则体系的复杂性、变动性造成。每一道德准则或价值目标均有它的特定要求,它的提炼与概括舍去了生活中许多复杂的情况。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同一个行为,可能会适用于多种价值准则,当多种价值准则同时介入和影响这一行为时,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同一道德体系内不同道德准则之间的冲突。

18、根据被试者的回答,对儿童的道德水平进行划分,并把这一水平的划分作为量表,用来测试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

19、道德困境是指在善善冲突中要做出非此即彼的唯一选择的状况。道德困境从根源上说,有需求困境、利益困境和规则困境三大类。虽说需求困境源于需求多元、利益困境源于利益多元、规则困境源于规则多元,但这并不等于说需求多元、利益多元和规则多元分别就是引发需求困境、利益困境和规则困境的唯一原因。实际上,若再没有其它因素的出现与影响,许多道德困境并不必然发生。摆脱道德困境的路径和方法有两条,其一是通过积极改造外部条件而消减引发道德困境的各种因素;其二是通过提高人们处理道德困境的能力以使之会从中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20、道德两难故事发是科尔伯格研究用的方法。

21、两难故事创设了一种道德两难情境,要求儿童作出选择。

22、最早科尔伯格编制了9个道德两难故事,让被试者评价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其中以“海因兹偷药”故事最为有名,不仅要求儿童回答是非,还要讲出依据。

23、柯尔伯格依据儿童对遵从规则还是服从需要的行为选择,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24、他向发明并控制这种药的药剂师提出先付一半的钱,另一半以后再付,却遭到药剂师的拒绝。

25、它们是以故事形式描述的两难情境,让被试者对进退两难的道德问题做出回答,从而研究不同文化、阶层、年龄的人在道德认识、道德标准、道德判断上的特点和规律。

26、水平一,称为“前习俗水平”,行为受逃避惩罚和获得奖赏的需要驱使,儿童主要着眼于自身的具体结果,还没有发生社会规范的内化。

27、道德故事两难法是科尔伯格提出来的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