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情话-伤感的话-失恋分手伤心的句子-伤感个性签名-伤感签名网

热搜词:伤感情话 伤心的话 伤感签名 伤感句子 失恋的句子 分手的句子 伤心的句子

主页 > 文案大全 >  正文

精选老子个人名言简短【208句】

admin 2023-08-16 13:53:45 文案大全

老子个人名言简短

1、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首先对万事万物不可过于执著,执著之者难明道德,执著之人,必生妄心,妄心一起,妄欲即生,贪心妄想随即而至,当他的贪欲得不到满足之时,必会心生烦恼。所以,人应该忘却执著之心,万事不可强求,妄求,不为外物所扰,顺应自然而为。保持一颗平常心、清净心,如此即可与道合真,与德合本。

4、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5、·人为什么会死呢?

6、·福祸互化:福祸之事相互倚伏,福可转祸,祸可转福。得福得祸,皆因每个人自己的行为所致,正所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积善可得福,积恶可得祸,因果之理循环往复,相互转化,并无定律。

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8、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9、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12、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

13、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4、内欲者贪于进修,穷寻真理,自以为无所不知,总是找人争执、辩论,不虚心,不请教,以致烦恼而生。

15、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16、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18、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四十四章》

21、简单常见的老子名言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4、图难干其易,为大于其细。《老子》

25、·人的欲望有两种:

26、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老子》

27、德者,道者用也,二者一也。人合于道者则德,物合于道者则序,反之则为悖为逆,人德物序则天下正,人悖物逆则天下乱,和谐是道德学说的基本法则之一。

28、人其生虽同,其死则异,其异有三:

2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30、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

老子个人名言简短

31、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2、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道德经·道经第十四章》

33、·道者,天地之祖,万物之宗也。其形也虚,其象也无,其性也自然。天地因之而生,日月因之而行,人物因之而成,不以人之好恶而改之,它是天地万物一切变化中永恒不变的。

34、外欲之人,贪于世事,外求华饰欲乐,贪名求利,对名利取之无度,整日奔波于名利之中,以致心中不静,而生烦恼,身心皆疲。

3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6、强行者有志。

37、天地造化万物众生,虽生生不息,循环不止,其不外乎一阴一阳之道,人得阳而生,阳尽而死,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此乃天地自然之道,无人能逆。

3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9、·何为道德?

4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1、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42、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4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44、·衣食本为保命、养命,若有人为求衣食,终日奔波拼命,以致衣食得来,而病疾却至,乃至早亡,却又何苦呢?

45、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4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47、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48、·治世者,应涤除妄欲,消除妄为,积蓄精力,上下合一,贵贱不分,民心自服,不生争端,天下安泰,君民同心,遵道贵德,这样则无所不治,无所不化。以此为治,则江山永固,千秋万代。

4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5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51、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52、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53、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54、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5、祸莫大于轻敌。《老子》

56、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5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58、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59、豫呵其若冬涉水。

6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老子个人名言简短

6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五十六章》

62、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老子》

63、抗兵相加,哀者胜矣。《老子》

6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65、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

66、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67、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

68、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9、赏析:圣人所做的事就是顺应自然不提倡人为,不用空洞的言辞教化而使民自化,这就像天地一样让万物按照自然发展而生长,它滋养了万物并不横加干涉;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功成名就而不自我夸耀。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功绩才不会泯没。

70、·行善之人善源于自然,欲求回报的善非真善。

71、·道是隐形的,德是显现的,德不能离道,道更不能离德,无德不能现道。道为体,德为用,即所谓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72、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7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

7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

75、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76、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77、因贪欲过重,追逐名利,贪享过度,耗尽阳气,中途夭折者,十中有三。

78、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79、·天下之祸莫甚于私欲,天下之患莫大于相争,衣食起居,人之性也,然过之则为欲也,庶民争利,大夫争权,诸侯争地,皆私欲所致,天下焉能不乱。

80、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81、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经第三十四章》

8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83、九层之台,起于累士。《老子》

8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玻夫唯病病,是以不玻

85、俭性清静,清清静静,无妄为之行,顺天应人,合于自然,利益万物,物物受益,俭安能不广。

86、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8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8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89、·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君命不可违,天命更不可违,兵者杀人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不可以胜为快,战争一起,尸横遍野,民不聊生,应以悲泣之心处之。

90、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个人名言简短

91、慎终初始,则无败事。

92、凡此两种有贪欲之人,必身心逐于外物,忧苦藏于自心,迷失本性,损伤自己的精气神,以致苦不堪言。

93、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94、道的这些特征,反应在人的行为上叫做德。

9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96、治大国,若烹小鲜。

97、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98、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99、人生于天地之间,生老病死本应顺其自然,不可以倒行逆施,战争无端夺去他人生命,悖逆大道。

100、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101、轻则失本,躁则失君。《道德经》

102、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

103、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10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0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106、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107、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0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水柔之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无有入于无间。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之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治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

109、·为何有的人死得早,有的人死得晚呢?

110、【评析】

111、顺于自然,和合阴阳,心清无欲,尽享天年,寿终正寝者,十中有三;

112、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1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14、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115、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16、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

117、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18、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19、·道有三宝,若能执道之三宝,大道不难修矣。道之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120、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老子个人名言简短

12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2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123、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2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25、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26、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27、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128、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

129、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13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语,善用人者为之下。《道德经》

131、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

132、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33、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134、美丑并无一定的标准,要看个人的喜好而定。如果对事物美丑太过挑剔,则世上没有几件事是我们能够接受。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善恶美丑原是相对的,如果执着于自己所相信的美,而不能接受整个世界的本有现象,那便是“与物不契”。相同地,贤愚之分也是如此,孔子教人不分愚贤不肖,倘若只接受贤者,而摒弃愚者,岂不是使贤者愈贤而愚者愈愚了吗?普天之下又有几人能成为他人眼中的贤者?尚贤弃愚,难怪要与大多数人不亲了。

13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

136、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137、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

138、【译文】

139、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40、人类和谐,天下太平,社会稳固,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14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42、感悟:创业不容易,守业更难。人在成功之前,往往能够保持谦虚谨慎的精神,可一旦成功以后,往往就会飘飘然,心里不自觉地就骄傲起来,开始走向失败。如果一直坚持最初的谦虚谨慎,那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了。

143、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4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45、道者性也,乃天地万物,一切生命之先天之本,原始之性。其无形无象,含而不露,空虚无迹,却无所不在、无所不有、无所不为,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却从不自彰、自恃。

146、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147、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4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49、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150、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老子个人名言简短

151、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下言之,欲先民,必身后之。是以上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而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152、一种叫外欲,一种叫内欲。

153、·道德学说的十大特性:虚无,自然,清静,无为,纯粹,素朴,平易,恬淡,柔弱,不争。

154、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5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156、治人事天,莫若啬。

15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5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159、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2、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60、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16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6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老子》

163、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老子·六十六章》

164、·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6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第八章》

16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167、处世应当心中明白而外表浑厚,所谓心中明白,就是知道人事的缺失,而外表浑厚,则是悉数接纳,使贤而骄者谦之,愚而卑者明之,各获其利。就像阳光之化育万物,既照园中牡丹,也照原野小草,使两者皆欣欣向荣,这才是上天的好生之德。

168、家庭和谐,六亲和睦,夫妇和顺,家道昌盛,乐享天伦;

169、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70、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7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72、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173、不识阴阳,先天不足,病魔缠身,本可长寿而中途短命而死者,十中有三;

174、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

175、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76、大巧若拙。

177、分别美丑的心太过明确,则无法与事物相契合。分别贤愚的心太过清楚,则无法与人相亲近。内心应该明白人事的善处与缺失,处事却要仁厚相待,使美丑两方都能得到平等,贤愚都能受到益处,这才是上天生育我们的德意和心量。

178、圣人……行不言之教。

179、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180、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老子个人名言简短

181、慈性自然,以仁慈之心善待天下万事万物,以己之慈,感化万物,万物受感,自亦归慈。若天下人皆慈,百姓自安,国家自治,慈焉能不勇。

182、自然和谐,星辰顺序,天清地宁,风调雨顺,万物繁荣;

183、人身和谐,阴阳平衡,百脉畅通,身康体健,心旷神怡,颐养天年。

184、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85、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186、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87、【原文】

188、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第六十四章》

18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90、人之行事,守此三性(慈性、俭性、不敢为天下先),执此三宝,事无不成,道无不就;若舍此三宝,贪心必生,争强好胜,争权夺利,争先恐后,仁慈皆无,如此相争,与道远矣,身虽不死,神实已亡。

19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9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93、国政和谐,上下同心,百官尽职,百工尽技,百姓乐业;

194、感悟:我们经常觉得自己是个善人,可什么是善呢?看看水就知道了。永远利益万物,却从来不争不抢,只管付出,不问回报,这才是至高无上的大善。再看看我们自己的那个善,真的就相形见绌了。

195、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96、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9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98、赏析:众人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美的时候,丑就会显露出来了;众人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善的时候,恶就会由此而产生。

19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0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20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02、·如何能做到去欲还本,合于道德呢?

203、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俭欲第四十六》

204、为无为,则无不治。

205、·人生于天地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也。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

206、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207、不敢为天下先,谦卑处下,无智无欲,与物无争,不炫己长,置身于后,不为人先,此为水性,此性虽不为器用,而无器能与之争,此不争之器,无器能比。

208、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