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情话-伤感的话-失恋分手伤心的句子-伤感个性签名-伤感签名网

热搜词:伤感情话 伤心的话 伤感签名 伤感句子 失恋的句子 分手的句子 伤心的句子

主页 > 文案大全 >  正文

王昌龄清白正直的诗句精选35句

admin 2023-09-13 08:57:21 文案大全

王昌龄清白正直的诗句

1、洛阳亲友如相问,

2、译文: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宋·周敦颐《爱莲说》

4、寒雨连天夜入湖,平明送客楚山孤。

5、作者:王昌龄(约697—约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开元末贬江宁丞,继贬龙标尉,因有王江宁、王龙标之称。长于七言绝句,多写边疆诗,极为雄健奔放,脍炙人口。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有《王昌龄集》。

6、赏释:芙蓉楼:在今江苏省镇江。本诗是作者任江宁丞时送别朋友辛渐乘舟去洛阳而作,表明了自己为官的清廉无私。作者对辛渐说,你到洛阳之后,假如故亲旧友问起我时,你就说“一片冰心在玉壶”就好了。鲍照《代白头吟》中有“清如玉壶冰”句。“玉壶”是晶莹粹白的,“冰”是纯净明彻的。“玉壶冰”比凭借品纯洁、高尚,后用以比喻为官清廉端方。当时王昌龄被贬官,但他自认可是无罪的,在亲朋面前是问心无愧的。所以他用了这样一句话,来自白于人。诗转用了一个引语,不仅文字简练,而且非常含蓄,意味深长。

7、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自己清白的诗句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8、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自比冰心玉壶,表达了诗人开阔的心胸和坚强的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9、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墨梅》元代:王冕

10、译文:又有谁能相信我的清白,代我表述内心的沉冤?

11、是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12、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13、一片冰心在玉壶。

14、译文: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1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唐代:王昌龄

16、“玉壶”和“冰心”都是洁美的象征,然而经“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的巧妙组合,却将二者从形象的属性上升为独立的形象,从而完成了诗歌境界的飞跃和升华。

17、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18、这句诗的意思是: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1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20、王昌龄表白自己坚贞的操守,光明磊落的诗句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1、译文: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纯洁。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22、平明送客楚山孤。

23、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示表里如一

24、寒雨连江夜入吴,

25、王昌龄用书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来表达自己坚贞的节操,光明磊落,对谤议的蔑视。

2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

27、译文: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

28、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芙蓉楼送辛渐》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2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0、出处: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清白正直的诗句

31、《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唐·王昌龄

32、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咏石灰》明代:于谦

33、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唐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

34、王昌龄写下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玉壶冰心表达自己坚持操守,不会轻易动摇的信念。

35、王昌龄,字少伯,河东晋阳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他早年贫苦,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搜索